English

南南空间合作的典范

2000-12-1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地球资源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与巴西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首次合作。

2000年3月2日,“资源一号”卫星经过130多天的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在北京正式交付使用,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标志着我国资源卫星研制技术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资源一号”卫星在我国卫星研制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我国第一颗高速传输式对地遥感卫星,第一颗和国外联合研制的卫星,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我国卫星研制史上携带有效载荷最多的卫星。

中国的地球资源卫星计划起步于80年代中期。1986年3月31日,国务院批转了原航天工业部关于加速发展航天技术的报告,资源一号计划正式启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决策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国外,以寻求通过国际合作研制资源卫星的可能性。1986年,中方代表团奔赴欧洲,然而抛出的绣球迟迟未得到积极的回应。非常巧合的是,此时巴西也在考虑研制资源卫星,而他们在与美国谈判时,美国人并不热情。

1987年,中国原航天部领导和专家访问了巴西。巴西政府对中国正在研制地球资源卫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接着,巴西空间研究院代表访华。经过会谈,双方一拍即合,表示愿意共同研制地球资源卫星。从那时起,双方人员频繁来往,中巴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又同是资源大国,虽然制度不同,但共同的利益把两国连在了一起。

1988年3月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空间研究院在北京签署了中巴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1988年8月22日,中巴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研究院关于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协议书。

中巴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不仅对于中国和巴西两个资源大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开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在航天高科技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先例,具有巨大的政治影响。

“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合作为中巴两国提供了自己的遥感手段,用于支持各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这颗卫星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设站接收它的遥感数据,也可以从中巴两国数据处理中心获得有关的遥感数据。

“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许多用户十分关心后续星问题。两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接触,研究继续合作事宜。按目前的设想,第二颗卫星将于2001年7月在巴西完成全部总装测试,之后运抵太原做发射前的准备工作,10月份发射升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